看到版友說到2011年就開始講少子化講到現在。當年就是我剛開始接觸房地產,我的第一間是 在2009年買的,老實說慶幸當時沒管這似是而非的說法,才讓我收下第一桶金。 前陣子發了篇關於台灣房價的文,有些朋友似乎都覺得我是在辯護,認為少子化不會造成房價 下跌。 但其實我當時的意思不是說少子化不影響房價,而是: 如果只用少子化來判斷房價會不會跌,太「輕鬆」也太「高級」了,但對於你買房沒啥幫助 台灣的房價高嗎?高啊,尤其蛋黃區。然而就算少子化,大多數人還是想擠進去;例如我現在 幫小女找幼稚園,結果每家都要排隊,都可能要申請或考試。不是少子化嗎?蛋黃區、好學 校,永遠不缺人要。 因此去除持有成本衝高或經濟情勢惡劣。真正有可能修正的,一樣是那些生活機能、就業條 件還沒跟上,只有價格先跟上的重劃區。 我那時舉過一個例子: 像新莊副都心,從2012年開始建設,2016年新成屋一度衝到60萬/坪,結果2019年剩下45萬/ 坪,等了幾年才又漲回來。這不就是區域內部供需失衡的反應? 前幾天的數據,六都近三年平均房價變化: ‧ 台北、新北——前兩年被嫌得要死,沒賺頭,但價格慢慢漲,剛性需求穩住底氣 ‧ 桃園、台中、台南——去年大漲、今年馬上縮手,漲幅剩個位數 ‧ 高雄——GG加持,去年大漲近20%,今年直接反跌4.3% 當然,這數據只是開始,也不夠完整。但這些地方的共通點:重劃區多、建案集中、生活機能 不成熟,而價格被過熱的市場氣氛拉太高(理由多的去了:新青安、GG設廠、政府投資)。 想買房,應該盯著這些,而不是總嚷嚷少子化,我都很懷疑到底有那個嚷著少子化的會買房 所以幹嘛總問「少子化,台灣房價會不會跌」這種大哉問,房地產的關鍵三要素大家都知道 ,location、location、location。 誰在意大環境?少子化?都只在乎你想買的,或你家那區跌不跌? 所以一樣: 你自住,看機能、看需求,短期起伏別太在意; 至於要投資,「漲得莫名其妙」的區域謹慎入手,一退潮,誰沒穿褲子很快就知道。 房價漲跌的主角,從來不只是人口數字,而是你買的是哪一區?錢是否往你那一區去? https://facebook.com/dennisisretired -- 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www.ptt.org.tw), 來自: 219.91.30.172 (臺灣) 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org.tw/home-sale/M.1750323201.A.A03
toto123: 看建商想不想蓋就知道06/19 16:56
jinso7410: 首都圈就對了06/19 16:56
benson502: 現在主力買房的就都是人口最興盛的時期出生的人XD,房 06/19 17:07
benson502: 價當然超級撐 06/19 17:07
deann: 2011年的時候明明就人口反彈 那時候再提少子化??? 06/19 17:27
ertip: 看看今年最新的出生人口 超慘烈的 年輕人都不婚不 06/19 18:01
ertip: 生 接盤的預備軍連後代都不要了 房價要崩看起來不 06/19 18:01
ertip: 用很久了 06/19 18:01
dakid21: 少子化只是房價的其中一個模型參數,用來評判短期漲跌也 06/19 18:48
dakid21: 看的太少 06/19 18:48
dakid21: 至少限貸令的參數比重就遠大於少子化 06/19 18:49
dennis2: 是啊,看少子化來買房,真的只是害自己 06/20 10:05